尊泽拼音为zūn zé ,声调:阴平 阳平 ,平仄干系:平平。
尊泽五行:尊字五行为金泽字五行为水,尊泽五行组合为金水,金生水,水旺。少阴之气(金气)温润流泽,金靠水生,销锻金也可变为水。有文采,且善辨。
尊泽名字寓意怎么样:恩情厚重、深仁厚泽、善良、谦谦君子、有礼貌,常给人平凡、成熟、富贵、安康、热情、率直的印象。
德尊望重:见"德高望重"。
温润而泽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尊字拼音:zūn,五行为金,上下结构,笔画有12画,繁体为尊。尊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20320次,为常用字。并且常用于男性。
泽字拼音:zé,shì,为多音字。五行为水,左右结构,笔画有8画,繁体为澤。泽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355540次,为常用字。并且常用于男性。
尊字偏旁为:寸部,读音(寸cùn),“寸”作意符时多与手、手的动作及法度、规制有关;作声符时表音(cun)。字含义为:本义:酒器。敬重;地位或辈分高;敬词;量词;恭奉。常有地位、辈分、尊敬、尊重之义。
尊字取名寓意为:(zūn)指地位或辈分高,也指敬重、尊敬。
泽字偏旁为:氵部,读音(水shuǐ),“水、氵、氺”作意符时多与河流湖泊的名称,水的性状、运动及与水的活动有关。字含义为:泽字的本义是指水汇聚或水草丛生的地方,又引申指恩德或恩泽。常有仁慈、光亮、恩惠、润泽之义。
泽字取名寓意为:(zé)指恩德、恩泽、光亮润泽。取名寓意受到滋润与恩泽,将好运降临,天赐美好,前程似锦。
暂停征棹,聊共引离尊---《满庭芳·山抹微云》 宋·秦观
地维赖以立,天柱赖以尊---《正气歌》 宋·文天祥
今夕少愉乐,起坐开清尊---《饮酒》 唐·柳宗元
共赏金尊沈绿蚁---《渔家傲·雪里已知春信至》 宋·李清照
今夜清尊对客,明夜孤帆水驿,依旧照离忧---《水调歌头·徐州中秋》 宋·苏辙
瓢弃尊无绿,炉存火似红---《对雪》 唐·杜甫
祝融五峰尊,峰峰次低昂---《望岳三首·其三》 唐·杜甫
尊前拟把归期说---《玉楼春·尊前拟把归期说》 宋·欧阳修
阳春布德泽,万物生光辉---《长歌行》 汉·汉乐府
与子同泽---《秦风·无衣》 先秦·佚名
久去山泽游,浪莽林野娱---《归园田居·其四》 魏晋·陶渊明
泽国江山入战图,生民何计乐樵苏---《己亥岁二首·僖宗广明元年》 唐·曹松
玉树歌声泽国春,累累辎重忆亡陈---《江南》 唐·罗隐
涉江采芙蓉,兰泽多芳草---《涉江采芙蓉》 汉·佚名
芳与泽其杂糅兮,唯昭质其犹未亏---《离骚》 先秦·屈原
边将皆承主恩泽,无人解道取凉州---《凉州词三首》 唐·张籍
尊泽名字怎么样?大吉, 虽有天赋的才华,满怀的心志,但不可脱离现实太远,不要太过自信自满,有时会让您失望的,做事多加考虑,多能考虑别人的意见,您一定会成功发展。 有创造计划的头脑,性格较为孤高,架子也大,做事只凭自己的眼光和魄力是不够的,应多调查社会实际需要再著手去做,才是成功之道。
尊主泽民(zūn zhǔ zé mín)
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(赋得今字)(陆坚)
...,层霄降德音。 尊贤泽既厚,式宴宠逾深。 复有夔龙相,良哉简帝心。 得人惟迈昔,多士谅推今。 书殿荣光满,儒门喜气临。 顾惟诚滥吹,徒此接衣簪。
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十(梅尧臣)
...。 善经有意尊儒甚,推泽方知待士高。 归付子孙传百世,深堂闲挂亦萧骚。
和彦威纪事二首其一(程公许)
...。 峡山风雪清尊共,楚泽云涛去棹轻。 忧国宁忘丝发补,忍随时态慕鲜荣。
答客难(东方朔)
...,故说得行焉。身处尊位,珍宝充内,外有仓廪,泽及后世,子孙长享。今则不然。圣帝德流,天下震慴,诸侯宾服,连四海之外以为带,安于覆盂。天下平均,合为一家,动发举事,犹运之掌。贤与不肖,何以异哉?遵天之道,顺地之理,物无不得其所。故绥之则安,
尚德缓刑书(路温舒)
汉昭帝逝世,昌邑王刘贺被废黜,汉宣帝刘询刚刚登上皇位。路温舒呈上奏书,奏书说: 昭帝崩,昌邑王贺废,宣帝初即位,路温舒上书,言宜尚德缓刑。其辞曰: “臣闻齐有无知之祸,而桓公以兴;晋有骊姬之难,而文公用伯。近世赵王不终,诸吕作乱,而孝文为太宗。由是观之,祸乱之作,将以开圣人也。故桓、文扶微兴坏,尊文、武之业, 泽加百姓,功润诸侯,虽不及三王,天下归仁焉。文帝永思至德,以承天心,崇仁义,省刑罚,通关梁,一远近,敬贤如大宾,爱民如赤子,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,是以囹圄空虚,天下太平。夫继变化之后,必有异旧之恩,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。“往者,昭帝即世而无嗣,大臣忧戚,焦心合谋,皆以昌邑尊亲,援而立之。然天不授命,淫乱其心,遂以自亡。深察祸变之故,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。故大将军受命武帝,股肱汉国,披肝胆,决大计,黜亡义,立有德,辅天而行,然后宗庙以安,天下咸宁。臣闻《春秋》正即位,大一统而慎始也。陛下初登至尊,与天合符,宜改前世之失,正始受命之统,涤烦文,除民疾,存亡继绝,以应天意。 “臣闻秦有十失,其一尚存,治狱之吏是也。秦之时,羞文学,好武勇,贱仁义之士,贵治狱之吏,正言者谓之诽谤,遏过者谓之妖言,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⒅,忠良切言皆郁于胸,誉谀之声日满于耳,虚美熏心,实祸蔽塞,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。方今天下,赖陛下恩厚,亡金革之危、饥寒之患,父子夫妻戮力安家,然太平未洽者,狱乱之也。夫狱者,天下之大命也,死者不可复生,绝者不可复属。《书》曰:“与其杀不辜,宁失不经。”今治狱吏则不然,上下相驱,以刻为明,深者获公名,平者多后患。故治狱之吏,皆欲人死,非憎人也,自安之道在人之死。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,被刑之徒比肩而立,大辟之计岁以万数。此仁圣之所以伤也。太平之未洽,凡以此也。夫人情安则乐生,痛则思死,棰楚之下,何求而不得?做囚人不胜痛,则饰词以视之,吏治者利其然,则指道以明之,上奏畏却,则锻练而周内之;盖奏当之成,虽咎繇听之,犹以为死有余辜。何则?成练者众,文致之罪明也。是以狱吏专为深刻,残贼而亡极,媮为一切,不顾国患,此世之大贼也。故俗语曰:“画地为狱议不入;刻木为吏期不对。”此皆疾吏之风,悲痛之辞也。故天下之患,莫深于狱;败法乱正,离亲塞道,莫甚乎治狱之吏,此所谓一尚存者也。” “臣闻乌鸢之卵不毁,而后凤凰集;诽谤之罪不诛,而后良言进。故古人有言:“山薮臧疾,川泽纳污,瑾瑜匿恶,国君含诟。”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,开天下之口,广箴谏之路,扫亡秦之失,尊文武之德,省法制,宽刑罚,以废治狱,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,永履和乐,与天亡极,天下幸甚。” 上善其言。